黔东南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贵州中公特岗教师考试信息网针对同学们备考中的各种问题,贵州中公小编为您整理了如下内容“2019贵州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备考2019年贵州特岗教师考试。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歌的魅力。
难点: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提问:你们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
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我们在小学阶段曾经欣赏过的歌曲。它表达了蒙古牧民为自己生长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二)新课教学
1.简介内蒙古
提问: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
师生总结:内蒙古是我国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2.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长调《辽阔的草原》的音乐,请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情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
这首歌曲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在多处出现了装饰音。这种旋律形态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节奏自由而悠长,是蒙古族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
3.介绍长调
提问:根据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大家思考长调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长调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过程当中,触景生情,即兴创编而成,无垠的草原,广袤的苍穹,养育了长调,我们不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没有任何现代通讯设备的条件下,来长调来述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是方式了。演唱长调是自由的、即兴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儿有不同的演绎。“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老师在20世纪50年代她也带着这首歌曲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再次聆听
聆听宝音德力格尔的原声回放,提问:为什么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长调具有舒展悠长的旋律,节奏自由,恰当的表现期盼和美丽的遐想,善于表现辽阔草原的意境。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不仅与音乐特点有关系,而且跟长调产生的根源也息息相关。《辽阔的草原》是“长调”的典范之作。
5.分析长调的演唱技巧
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长调有其特殊的演唱技巧,与平时我们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生总结:气息绵长,有颤音,这种颤音在蒙古族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是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6.哼唱歌曲
教师范唱,请大家跟着一起哼唱这首内蒙长调,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场景。贵州特岗教师中公0元入学,先过关后交费详情搜索:贵州中公教育网
同时,贵州中公教育网也会转载发布2019贵州特岗教师公告信息,各位考生可直接进入贵州中公特岗教师招聘公告栏目查看具体公告详情!
更多贵州特岗教师相关资料点击:贵州中公教育网
贵州特岗教师备考群:八四七零八一九五七
黔东南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黔东南考研/公务员相关信息
2023-07-13
2021-05-19
2021-03-07
2021-01-28
2020-10-27
2020-08-30
2020-08-13
2020-08-12
2020-08-11
2020-08-10